遷移7000公里的大頭竹節蟲

遷移7000公里的大頭竹節蟲

大頭竹節蟲屬的原棲地主要分佈於 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島嶼、俾斯麥群島及所羅門群島及至澳洲東北角為最主要

因洋流因素使得菲律賓、台灣、日本才逐漸發現該物種的存在!

而能夠散播大頭竹節蟲的棲地,通常都有洋流與河口兩大要素,卵因雨水的沖刷而離開了葉凹,順著水流入河中,而河水則將卵往海裡帶,適切碰上洋流,洋流就像高速公路般的把卵往西太平洋推送,(請看洋流與黑潮的作用)在恆春半島 佳樂水港口與滿州九棚ㄧ帶沙灘登陸,適切的岸上有很多林投樹,於是在恆春半島東岸繁衍了起來! 大頭竹節蟲大都在秋天持續的產卵,到了冬季九棚溪的雨水較充沛,只要下幾場大雨就可把兩岸林投樹上的卵沖到出海口,加上東海岸的黑潮在冬天時會往岸邊靠,距離可能在1公里左右,相信大雨時把卵帶往出海口1000公尺外就不是件難事!卵就隨黑潮往東北方向帶(沿著海脊),一路往綠島 公館 沙岸登陸,適逢也有大量林投所以也繁衍起來! 另一路路程較遠隨著黑潮往北,在宜蘭外海因海底山脈阻擋,所以黑潮順著海脊急右轉到琉球群島,也因黑潮因素使琉球群島像恆春半島ㄧ樣具熱帶氣侯,沙灘海岸也相當多的林投樹,在如此遙遠與運氣下後來在1991年才發現有大頭竹節蟲的族群,西表島與石垣島為分佈的最北端!